(相关资料图)
位于泉州市鲤城区天后路上的德济门遗址,建成于南宋时期,门址在元代1352年进行了拓建,明代增建瓮城,清代重修加固,沿用至上世纪中期。8月13日下午,在泉州市鲤城区文旅局工作人员带领下,“丝路花开 大道同行”大型融媒体采访行活动南线采访团记者来此探访。
“这里是泉州古城的南门,宋元时期来往泉州经商的商人,都要途经此地,因此这里是泉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起点的重要见证。”泉州市鲤城区文旅局工作人员黄烨,边说边指着遗址内石头上的条条痕迹,虽然距今已700多年,仍能看到当年马车经过时留下的车辙印。
黄烨介绍,泉州是宋元时期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德济门遗址是体现宋元泉州海洋贸易管理保障的代表性遗产要素。德济门是宋元时期泉州城的南门,位于泉州古城南端的天后宫外,遥对晋江及顺济桥遗址。德济门和与之相连的翼城始建于1230年,其时天后宫(顺济宫)、顺济桥均已建成,这里成为进入城市南部商业区的交通要道。
德济门遗址濒临晋江,当年海外舶来货和国内外销产品大多通过此门出入泉州城,是泉州城南的重要通道。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德济门附近大部分城垣被拆。1948年德济门城楼毁于大火。2001年经考古发掘,德济门遗址被完全披露出来。如今遗址发掘面积达2000多平方米,由大小不一的花岗岩石条、废旧石建筑构件砌筑而成,是我国目前延用时间最长、面积最大的石构古城门遗址。它印证了宋元时期泉州海外贸易的兴盛,较完整地保存了11世纪泉州南城拓建、发展、演变的历史印迹,具有重要考古和文物价值。
与德济门遗址一街之隔便是天后宫,周边商铺的经营者向记者介绍,据当地老一辈讲,古代的经商者从泉州出发时,都要到天后宫祭拜,祈求一帆风顺。据了解,泉州天后宫体现出民间信仰与国家意志相结合对海洋贸易发展的共同推动,见证了中国东南沿海独特的海神崇拜,自宋元以来,“凡使海外,率皆制祭”,春秋两祀,成为国家彝典。随着泉州民众不断的海外移民和海外贸易活动,发祥于泉州的天后信仰也在世界传播,成为妈祖信仰最为重要的传播中心之一。它与泉州的商人群体密切关联,见证了海洋贸易作用下泉州南部商业性城区的发展。(记者 白圩珑 代泽均)
标签: